智能时代“世界身份证号”的安全隐忧

2024-09-30 09:18:00    字号: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如何正确把握技术发展与安全的辩证逻辑并加以实施,仍是需要持续深入思考的重要议题。
   
  AI持续进化,智能时代到来,如何在充斥各类“合成信息”的环境中准确分辨人类和智能体受到广泛关注,“我是谁”这一人类的终极哲学问题成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在众多科技公司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话题度最高的要属OpenAI公司CEO萨姆·奥尔特曼支持的Worldcoin项目,自2023年7月正式推出以来,该项目就面临诸多争议,近期又因数据安全隐患遭政府监管等登上外媒头条,凸显新技术发展与安全的矛盾。
  “人格证明”引发高度关注
  1950年,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提出了大名鼎鼎的图灵测试方法,用以评测机器智能能否接近甚至等价于人类。如今情况出现了反转,AI在众多领域已经表现出了不输人类的成绩,我们似乎已经走入了需要“自证人类身份”的时代。
  2023年7月,Sam Altman与业界人士联合创办的Tools for Humanity公司正式推出了Worldcoin项目,意在给全球每个自然人颁发独属的、能够证明人类身份的“人格证明”(Proof of Personhood)。
  简单来说,每个自然人都可前往该项目的线下检测点,使用专用设备扫描虹膜,相关设备通过一系列复杂加密处理流程生成唯一的“世界ID”并赋予该自然人。“世界ID”类似现实世界的身份证件,可在网络世界中出示验证,有效区分自然人和智能体,这一ID就是“人格证明”的重要载体。此外,注册“世界ID”的自然人还将免费获得价值几十美元的加密货币——“世界币”,该加密货币可通过特定支付系统用于现实世界消费。
  Worldcoin项目将“人格证明”噱头式话题、虹膜扫描新奇体验和“关注即得红包”推广方式相结合,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
  早在测试阶段,Worldcoin项目就已在全球获得两百万注册用户。正式推出后,该项目迅速在欧洲、非洲等相关国家铺开,据当地媒体报道,线下虹膜扫描点一度出现“排队盛景”。截至2024年8月,Worldcoin项目线下扫描点已覆盖39个国家或地区,全球已有超650万人通过虹膜扫描注册“世界ID”,日均新注册人数保持在万人以上。
  安全焦虑随之蔓延
  虹膜信息作为敏感生物识别数据,其收集和使用一直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事项。Worldcoin项目将全球人类虹膜数据汇集至私营科技公司,即便项目负责团队多次公开宣扬其数据安全保护举措,但其中的安全风险还是引发了各界人士警惕和担忧,甚至政治因素也在这场风波中“若隐若现”。
  多国对项目施加监管压力。事实上,Worldcoin项目的主要市场在经济欠发达、数据保护法律欠缺、民众隐私观念相对落后的非洲、拉美等地区。肯尼亚国家监管机构曾公开谴责该项目“以加密货币奖励吸引用户注册的做法近似于利诱”。推出后的次月,Worldcoin项目就被肯尼亚政府叫停并开展安全调查。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议员和政府监管部门官员也在项目推出一段时间后呼吁加大监管力度并完善国内涉敏感数据的法律条款。
  欧洲各国同样对Worldcoin项目持谨慎态度。英国数据监管机构在项目推出的第二天就表示将对Worldcoin进行审查,西班牙和葡萄牙数据监管机构自2024年3月要求Worldcoin短期暂停在国内收集公民虹膜数据甚至停止使用已收集的虹膜数据。目前欧洲仍在持续就项目安全性进行调查。
  美国背后助推?肯尼亚作为非洲抵制Worldcoin项目的“先锋”,持续遭受科技企业界甚至为相关公司背书的美国政府的压力。今年3月,肯尼亚内政部长披露美国政府一直就Worldcoin被禁问题向肯尼亚高层施压,并表示肯尼亚不会妥协。三个月后,肯尼亚司法部门突然宣布结束对Worldcoin项目的调查,虽未明确表态允许该项目继续经营,但媒体各种“风声”显示Worldcoin随时可能在肯尼亚“复活”。
  肯尼亚政府态度转变的背后是否有政治妥协的因素?美国政府给Worldcoin的全球扩张背书,是仅为支持Tools for Humanity公司的发展,还是对虹膜采集数据另有企图?这些问题虽然暂时不得而知,但无疑将加重其他国家对Worldcoin项目的疑虑。
  新技术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
  Worldcoin项目其实是印证新技术发展和安全辩证思维重要性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全球推广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无疑把基于敏感生物信息的身份识别技术如何平衡发展和安全这一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人工智能、加密货币、虹膜扫描……这些在过去几年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新颖的科技名词,更多活跃于科研人员、科技工作者等有限“小圈子”,如今已经落地实际产品并逐步走入大众生活。但同样的,这些新技术所隐藏的新式安全问题也正悄然滋生,并可能在未来某一时间反噬对新技术如此好奇并欣然接受,甚至逐步依赖的人类自身。
  互联网诞生后的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用隐私换取便利,谷歌、苹果、亚马逊,包括国内众多大型科技公司获取、存储了数十亿人各类形式的隐私数据,科技诚然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也似乎把全球人类锁在科技巨头所把控的“牢笼”之中。而随着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和科技素养的提升,更多人对技术背后的安全隐患有了更为深入和前沿的思考,并逐步采取预置手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无疑正在加速演进,未来一段时期各类新技术及其应用仍将不断迸发,“人格证明”和Worldcoin一类的新概念、新产品随时可能“现身眼前”,如何正确把握技术发展与安全的辩证逻辑并加以实施,仍是需要持续深入思考的重要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24-0929,现代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 李艳、翟一鸣)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